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明清旅遊文學
TRAVEL LITERATURE OF THE MING & QING DYNASTIES 
開課學期
99-1 
授課對象
文學院  中國文學系  
授課教師
曹淑娟 
課號
CHIN4015 
課程識別碼
101 42500 
班次
 
學分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二7,8,9(14:20~17:20) 
上課地點
普205 
備註
總人數上限:40人 
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課程概述:
明清兩朝建立了幅員遼闊、高度統一的帝國,自明中葉以降,社會經濟得到全面發展,兩都的興造、長城的修建、城市的發展、工藝的蓬勃、商業的繁榮等,為各種旅遊活動提供了安定的環境背景與物質基礎。除卻官方主導的大型旅遊活動,如鄭和七下西洋,揚帆海上,陳誠等人的出使西域、通好安南等,官宦士人、市民百姓的旅遊活動亦蓬勃展開。他們或作城市近郊名勝之遊,或作名山大川之旅,又因其身份、趣好相殊而各有品味訴求,形諸詩文,遂有十分豐富的旅遊文學成績。而明清易代之際,遺民之追憶、志士之壯遊與帝王巡遊,則為新朝旅遊文學中的新課題。本課程即以明清兩朝之旅遊文學為範疇,引導學生解讀文本,並觀察文學與社會文化的關係。 

課程目標
課程目標:
1、引導學生細讀明清旅遊文學,培養其解讀及詮釋文本的能力。
2、觀察各種旅遊活動與時代社會的互動關係,增進對明清文化的瞭解。
3、增強遊觀各種自然空間與社會空間的敏銳體察及審美能力。
 
 
課程要求
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另約時間 
指定閱讀
使用教材:自編講義 
參考書目
參考書目舉要:
王志弘,《流動、空間與社會──王志弘1991─1997 論文選》,台北:田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,1998。
王明珂,《華夏邊緣: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》,台北:允晨,1997。
王淑良,《中國旅遊史》北京:旅遊教育出版社,1998。
王斑,《歷史與記憶》,牛津大學出版社,2004。
王德剛,《旅遊學概論》,山東:山東大學出版社,1995。
王鴻泰,《流動與互動——由明清間城市生活的特性探測公眾場域的開展》,臺大歷史所博士論文,1998。
毛文芳,《物、性別、觀看 -明末清初文化書寫新探》,臺北:學生書局,2001。
尹恭弘,《小品高潮與晚明文化——晚明小品七十三家評述》,北京:華文出版社,2001。
白壽彝,《中國交通史》,上海古籍出版社,1994。
江紹源,《中國古代旅行之研究》,臺北:新文豐出版公司,1980。
巫仁恕,《品味奢華-晚明的消費社會與士大夫》,台北:聯經,2007。
李伯齊主編,《中國古代紀遊文學史》,濟南:山東友誼書社,1989。
李孝悌,《戀戀紅塵:中國的城市、慾望與生活》,台北:一方,2002。
李豐楙、劉苑如主編,《空間、地域與文化—中國文化空間的書寫與闡釋(上下)》,2002。
何滿子、夏咸淳《明清閒情小品》四冊,上海:東方出版中心,1997年。
周明初,《晚明士人心態及文學個案》,臺北:東方,1997年。
周振鶴編校,《王士性地理書三種》,上海:上海古籍,1993。
東海大學中文系編輯,《旅遊文學論文集》,台北:文津出版社,2000。
邱琇環、陳幸蕙《閒情逸趣—明清小品賞析》,臺北:長橋出版社,1980。
邵驥順,《中國旅遊歷史文化概論》,上海:上海三聯書店,2000。
胡欣、江小群,《中國地理學史》,臺北:文津出版社,1995。
施蟄存,《晚明二十家小品》,上海書店據光明書局1935年版複印,1984。
郝長海、曹振華,《旅遊文化學概論》,吉林:吉林大學出版社,1996。
徐弘祖著,褚紹唐、吳應壽整理,《徐霞客遊記》,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1980 。
徐建春、梁光軍,《王士性論稿》,杭州大學出版社,1994 年。
時志明,《山魂水魄——明末清初節烈詩人山水詩論》,南京:鳳凰出版社,2006 。
夏咸淳,《晚明士風與文學》,北京: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,1994。
陳萬益,《性靈之聲─明清小品》,臺北:時報文化公司,1983。
陳萬益,《晚明小品與明季文人生活》,臺北:大安出版社,1992。
陳平原,《中國散文小說史》,台北:麥田出版社,2005。
陳室如,《近代域外遊記研究(1840~1945)》,台北:文津出版社,2008。
陳建勤,《明清旅遊活動研究——以長江三角洲為中心》,北京: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,2008 。
張嘉昕,《明人的旅遊生活》文化大學史學所碩士論文,2000。
莊雅仲,《文化、書寫與差異:三個有關異己論述的分析》, 清華大學社會人類所人類學組碩士論文,1990。
曹淑娟,《晚明性靈小品研究》,臺北:文津出版社,1988。
梅新林、俞樟華主編《中國遊記文學史》,上海:學林出版社,2004。
郭少棠,《旅行:跨文化想像》,北京大學出版社,2005。
黃明莉,《明代江南的遊觀文化與社會心態》,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,2002 。
黃慧音,《王季重歷游書寫研究》,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,2001 。
趙園《制度∙言論∙心態:明清之際士大夫研究,續編》,北京大學出版社,2006。
劉昭明主編,《旅行與文藝國際會議論文集》,中山大學文學院,2001。
蔣松源主編,《歷代山水小品》,武漢:湖北辭書,1994。
潘朝陽,《心靈、空間、環境—人文主義的地理思想》,臺北:五南圖書公司,2005。
鄭焱,《中國旅遊發展史》,長沙:湖南教育出版社,2000。
鄭毓瑜,《文本風景—自我與空間的相互定義》,臺北:麥田出版社,2005。
加斯東.巴舍拉著,龔卓軍、王靜慧譯,《空間詩學》,臺北:張老師文化事業,2003。
段義孚著,潘桂成譯,《經驗透視中的空間和地方》,臺北:國立編譯館,1998。
夏鑄九、王志弘編譯,《空間的文化形式與社會理論讀本》,臺北:明文書局,2002。
Mike Crang著,王志弘、休佳玲、方淑惠譯,《文化地理學》,臺北:巨流圖書公司。2006。

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
No.
項目
百分比
說明
1. 
平時參與(包括分組同學互評) 
20% 
 
2. 
旅遊活動與書寫 
20% 
 
3. 
學習心得作業 
30% 
 
4. 
期末考核 
30% 
 
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9/14  引論—傳統旅遊形態與明清社會風氣 
第2週
9/21  袁宏道城市近郊的風景圖像 
第3週
9/28  袁中道山水消疾的泛鳧生涯 
第4週
10/05  文化記憶--大秦嶺影片欣賞 
第5週
10/12  李流芳文人畫家的風雅幽趣 
第6週
10/19  旅遊活動與書寫 
第7週
10/26  王思任歷遊的快談諧謔 
第8週
11/02  高濂四時幽賞的生活美學 
第9週
11/09  雜品書中反映的旅遊文化 
第10週
11/16  王士性的異文化風土敘寫 
第11週
11/23  徐宏祖以遊自證的日記 
第12週
11/30  張岱的遺民身份與記憶書寫 
第13週
12/07  屈大均關隘形勢的壯遊考察 
第14週
12/14  東北流放文士的紀異與書懷 
第15週
12/21  朱彝尊等尋幽訪古的詩詞抒懷 
第16週
12/28  王士禎等名勝之遊與唱和活動 
第17週
1/04  帝王巡遊與祭祖謁陵 
第18週
1/11  期末考核